中国股市近期飙升,以 2024 年 9 月 30 日沪深 300 指数上涨 8.48% 为标志,这是创新中国经济增长战略的关键时刻——西方许多人可能误解或忽视了这一点。
在医疗保健股和科技股的带领下,沪深 300 指数上涨,收于 4,017.85 点,圆满收官 16 年来最重要的交易日。与此同时,香港恒生指数上涨3.09%,消费股带动涨幅,恒生中国内地地产指数飙升8.11%。这些数字虽然引人注目,但却只是预示了北京方面金融政策智慧的战略转变——从依赖房地产市场转向繁荣资本市场,对经济增长可持续财政激活源头的纲举目张。
华尔街许多人似乎忽视的一个关键因素,是这一举措的战略属性。尽管有些人将这种激增视为对最近刺激措施的短期反应,例如《华尔街日报》在 2024 年 9 月 29 日提出疑问:“中国的意外刺激措施会奏效吗?”但北京的行动远非战术性的。相反,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增长战略的长期重新定位,从依赖房地产市场转向激活资本市场。
北京战略的核心,在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9月24日宣布的措施。根据这项新政策,所有符合条件的中国上市公司,都可以从中国人民银行获得无限制资金进行股票回购,并以自己的股票作为抵押。这实际上为股票建立了一个可持续的价格底线,由大股东或控股股东(包括基金和证劵交易机构)视市场价格波动判定。如此,央行就能以低估值抵押买入股票,并能在在市场反弹后以更高的价格反还给抵押权人。这些收益随后,可以用于补贴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预算。(Source)
这一新战略意义重大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9月13日数据,中国居民储蓄2024 年 8 月末高达297 万亿元;北京的目标,是利用这一庞大居民储蓄,来助力企业投融资繁荣股市。其目的不仅在于短期内促进消费和投资扭转宏观经济增长颓势,更在于为电动汽车、可再生能源等全球领先关键行业企业,提供可持续增长的资金来源。随着房地产行业对GDP的贡献,从新冠前的27%下降到如今的不到18%,北京方面正积极将重点转向资本市场,以克服土地财政缺失,确保经济持续增长。
这一宏观经济增长智慧,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。通过鼓励国内投资者将储蓄投入股市,北京的目标是复制甚至超越西方资本市场的最佳实践。相比之下,2024 年 7 月美国股市的价值为 55.2 万亿美元,大约是 2023 年美国 GDP 的两倍。 与此形成强烈反差,2024年9月中国股市价值为85万亿元人民币,仅为2023年GDP的67%。(Source) 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前,曾将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大到9万亿美元的峰值;此外,目前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总额已高达6.4万亿美元。(Source) 两者相加,这一总数还不到美国股市规模的30%;而中国家庭储蓄规模,则是股市规模的三倍多,这凸显了中国经济巨大的未开发增长资源和潜力。
这一战略转变,并非仅仅是短期的对经济增长颓势的头痛医头。与美联储此前的资产负债表扩张货币政策大水漫灌相比,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了一项全面计划,不仅通过直接干预来提供流动性,而且在必要时还将让30万亿元人民币的保险业参与进来,进一步支持股权投资。
最大的问题依然存在:中国股市这次能走多远? 即便是在最新措施出台之前,中国股市的市盈率也仅略高于未来 12 个月预期收益的 10 倍,远低于市盈率超过 20 倍的标准普尔 500 指数。 包括相关决策者在内的业内人士,已经预测沪深 300 指数将翻一番,这不仅看起来合理,而且在未来数月很有可能实现。(Source)
北京的政策制定者,似乎非常清楚他们所处的全球资本市场背景。例如,估值 1500 亿美元的 OPEN AI 预计今年营收为 37 亿美元,将亏损 50 亿美元;这一事实凸显出中国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领军企业,升值空间巨大有可能获得与美国同行相当的估值。 (Source)
总之,中国经济增长重点从房地产市场向资本市场的战略乾坤大挪移,将开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时代,并可能对全球资本流动产生深远的影响。虽然证明其全部影响还需要时间和北京的持之以恒,但依托庞大的国内储蓄基础和政府当下的倾力所为,中国股市已经准备好经历前所未有的增长。 现在全球投资者必须充分认识到,这一战略转型的实质。